原始版本: http://www.w3.org/Style/translating
翻译: Jasmine Ne @ Shanghai.ws
声明:原始版本(英文版)是唯一的官方版本。中文(简体)版本是根据W3C网站上的文件翻译的,可能存在某些错误。翻译不保证译文完全准确。请您自己承担风险。
(此页面使用CSS样式表)
如果你想要帮忙翻译一个或是更多的页面,请发邮件联系我们: 翻译档案邮件列表<w3c-translators@w3.org>.
你不一定要是一个专业的翻译者,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质量,总体上来说,我们更想要翻译成你的母语(以你的母语为翻译语言)。机器的翻译的质量太低,请不要发送此类翻译给我们。
大部分的翻译都没有在W3C网站上。假如你有一个可以存放你的翻译的网站,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个链接。但是如果你愿意,我们也可以把你的翻译放到W3C自己的网站上。
我们比较喜欢稳定的链接,如果翻译的位置是可能变动或完全消失的,把翻译的文档发送给我们可能会更好,如此以来我们就能把它放到W3C的网站上去。
原文和翻译有同样的页面布局会让读者浏览起来更加轻松。这就意味着翻译要跟原文使用大体上一致的样式表。有两种解决的方法:
要链接w3.org 网站上的原始样式表,你就需要把相对的链接,如:
<link rel=stylesheet title="Gold + navbar" href="threepart-f.css"...
变成绝对链接,如:
<link rel=stylesheet title="Gold + navbar" href="http://www.w3.org/Style/threepart-f.css"...
样式表里的有些规定是跟语言相关的。特别是位于右边目录里顶部,来自于样式表的“本地链接” 。所以,如果做一个样式表的位置拷贝,就请把这些词的恰当翻译插入到threepart.css文件中。
样式插入规定如下:
div.map:lang(en):before {content: "Local links"}
“en” 的地方需要替换成你的语言的语言代码(见下一节) ,文本就一定被翻译成什么语言。
如果是链接w3.org 网站上的样式表,请告诉我你要把在这些话翻译成什么语言,如此一来我就可以把它添加进本站的样式表。
极少数情况下,相对于某些语言,可能还有其它的样式规定需要改变。
网页上所有的文本通常都标记了写文章所用语言的名称。对使用W3C样式表的网页来说,这个尤为重要,因为多多少少的样式规定都是与语言相关的。
作为最低限度,在页面顶部仅次于“文档类型”行,应该有这样一行:
<html lang="xy">
“xy”的地方必须替换成你的语言的 2字母语言代码。如果没有2字母代码,就用3字母代码替代。
翻译的文本应该大致上要与原文有相同的标记(标签),尽管有时候可能因为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词序而需要改变句子里的标记。
下面的内容适用于你计划在你的网页上置放一个翻译页面(大多数翻译者都是这样做的)。
如果文档的字符编码指令不正确,文本可能无法正确显示。字符编码是字节匹配字母显示的,如果浏览器读不出正确的编码,一些字母就不会显示或是被其它字母替代显示。虽然用户能让他的浏览器使用另一种不同的编码,当然,最好是浏览器在第一次时就可以正确读出编码。一个文档没有正确指令的编码是无效(见下文)的。
常用的字符编码有:ASCII, ISO-8859-1, UTF-8 and Windows-1252,还有其它更多的。当你编写一个文档,一般都会在你电脑的本地编码里或是在UTF-8里编写。
有2种方法让浏览器知道文档使用的是什么编码。最好的方法是只要浏览器读取文档,网络服务器就直接告诉浏览器。如果你的网络服务器配置正确,它已经在做那些了,你也不需要为你上传的新文件再做什么了。
你可以通过W3C 标记验证器的帮助在服务器上校验一个文档,从而检查你的网络服务器是否发送了正确的字符代码。如果编码丢失或是编码出错,它会告诉你。
如果你的网络服务器没有发送正确的编码,你又不能配置它,其它可行的方法就是表明文档中的编码。你可以在文档的前面加上这样一行来表明文档编码: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utf-8">
如果不是“utf-8 ”的编码,就必须用文档当前使用的编码替换掉这个“utf-8 ”。
如需更多关于字符编码的信息,见W3C国际化页面的字符编码。
大多数翻译都跟原始页面有相同的标记,仅仅内容不一样而已,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但是当把英语文本翻译成“bidi”(双向指性)语言时,比如希伯来文或阿拉伯文,就需要额外的标记来说明它们哪些文本是从右到左读取的,哪些是从左到右读取的。
Richard Ishida在他的文章你需要知道的双向指性语言的规则系统和内嵌标记 里解释了它是如何运作的。W3C的准则(仍在使用中): 第7节 最佳实践编写HTML:处理从右到左的脚本。
W3C版权许可允许所有的人做翻译,但是有条件的。简单的说,只要你能在翻译中清楚的表达原文的意思,只要你允许W3C再出版这个翻译,你就可以做这个翻译。详细见5.7节 知识产权问题。
应该用完整的网址链接原文,包括最后面的.html
(例如:不是 http://www.w3.org/foo
,而是http://www.w3.org/foo.html
)。见下面
语言协商机制里的说明。
适用于W3C标志的特别规定。需要记住的一件事情是要在SRC属性里使用原始的网址,像这样:
<a href="http://www.w3.org/"><img alt="W3C" src="http://www.w3.org/Icons/w3c_home"></a>
多数情况下,W3C服务器是默认返回英文文档的,只有当用户通过点击相应链接明确要求某种语言的情况下,才会提供被翻译过的文档。还有某些情况(有些例子),事情恰恰反:服务器默认返回用户语言的文档,并且只有当用户明确点击英文链接,才会显示英文版本。
这种自动返回用户首选的语言的程序被称为“语言协商机制”,它是HTTP的功能之一。它运行的方式,至少在这个网站上是这样的,除了各个单独文档的URLs,还有一个URL是表明着所有的翻译。在我们的案例中,网址是通过去掉扩展的.html
得到的:如果我们有一个英文文档http://www.w3.org/foo.html
,通用的网址就是http://www.w3.org/foo
。
如果用户点击进一个链接到通用的网址,服务器服会查看用户的首选语言(这是在HTTP的要求里传达的)并对比提供的网址目录。从而得到正确的文档。
许多浏览器允许用户设置自己的语言系统(你可以设置一种以上),但是默认语言仍是的浏览器本身的语言。
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如果你与英文版本建立了特殊链接,就需要把.html
添加在网址的最后面。
如上所述,大多数情况下W3C的服务器都提供英文文档,即使是没有.html
结尾的网址,但在某些情况下,语言协商机制是激活的,更短的网址会返回到翻译文档。